当前位置: 主页 > 产品简介 > 正文

历史高考阅读拓展:台湾近代化之父-刘铭传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2-04-13 评论数:

  刘铭传(1836年9月7日—1896年1月12日),字省三,自号大潜山人,安徽合肥人。清朝名臣,系台湾省首任巡抚,洋务派骨干之一,抗法名将,是深受两岸民众敬仰的民族英雄。

  爆发。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,准备重赴沙场,杀敌报国。

  1884年6月,法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台湾海面,刘铭传向清廷上《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》,慷慨主战。清廷下诏,命刘铭传为督办台湾军务大臣,组织抗法。1884年7月,刘铭传抵达

  ,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,检查军事设施,并增筑炮台、护营,加强台北防务,积极备战。

  1884年8月4日,法舰进犯基隆并占领基隆港,将港内各种设施和炮台进行破坏,守军在刘铭传亲自统率下奋勇反击,经过几小时的激战,法军伤亡100余人,狼狈逃回军舰,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。不久,法国舰队司令孤拔再犯基隆,刘铭传率军力战,在淡水大败法军。接着法军封锁台湾,使台湾对外贸易交通中断,生产停滞,粮饷短缺。在这种情况下,全台军民同仇敌忾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支援前线。许多大陆大小船只,不顾风浪和被截捕的危险,采取夜航、偷渡或在东南部海岸登陆等方式,突破法军封锁线,支援台湾抗法。在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下,台湾终于度过了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。

  大败,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,中国占有了极其有利的形势。清政府决定“乘胜即收”,《中法合订越南条约》在天津签订,法军撤出基隆、澎湖,并撤销对于中国海面的封锁。刘铭传领导的中国军民的抗法斗争,以法国失败而告终。

  1885年(光绪十一年),清廷在台湾建省,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,大力推进台湾建设,具体表现为:

  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、查勘,将全台行政建制定为三府、一州、十一县、四厅,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。吏治上,刘铭传赏罚分明、秉公执法,惩处了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员,保荐和提拔了一大批为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。同时,刘铭传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,增设炮台,添购兵船,并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制造枪弹,修理军械,台湾防务明显增强。

  发展工商业。刘铭传在任台湾巡抚期间大力兴办和整顿各种实业,如建设著名的基隆煤矿,铺设沪尾至福州川石山、安平至澎湖妈宫港

  上,刘铭传大力发展近代教育,在全台各地开办了几十所书院、义学、官塾。于l887年3月兴办了一座“西学堂”,开设英文、法文、地理、历史、测绘、算术、理化等课程。

  总之,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,编练新军,修建铁路、开建煤矿,创办电讯,改革邮政,发展航运,促进贸易,发展教育,加强防务,是推动台湾现代化建设的先驱者,被称为台湾